财政部长楼继伟:应该积极推动房地产税改革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16-07-25 02:50:28
  • 点赞
  • 206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证券时报

  房地产税改革“义无反顾”背后的逻辑

  对于外界关注的房地产税改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G20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表示,应该积极推动房地产税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这是一个难题,但要义无反顾地去做。

  房地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优化税制功能,完善财产税体系。当然,它可能会附带有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形成泡沫的功能。

  目前,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地区都已经开征房地产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财富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大趋势,也是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不过,目前我国房地产税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障碍。

  首先是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房地产税改革是对社会收入调节与再分配,必然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拥有多套房的,房地产税一开征,他们的持有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而这些拥有大量房产的人,他们本身对政策的制定有一定话语权,这对房地产税改革是巨大阻碍。

  其次是法理、学理上的障碍。很多人认为,在土地出让环节政府已经收取了土地出让金,在房产保有环节征税是重复征税。

  三是技术上许多难题未解决。如不动产登记信息全国联网。另外,房地产税征收的范围、税率,以及征税办法如何制定等,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这些问题看似合理,但未必经得起推敲。改革本身就是调整利益格局。从2003年提出物业税开始,有关房地产税的讨论已历经13年之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既得利益者阻挠。

  从学理上讲,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所有者经济权利形成的收入,而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税收是国家凭借社会管理者的政治权力形成的收入。各自的依据不一样,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征税,两者并行不悖是基本事实。

  对于土地所有权,即便在英国,私有土地也有终极产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情况,同时,英国还有皇家持有及公有土地,不论哪种情况,其不动产税征收原则上是全覆盖的。而香港的土地总体来说没有私有产权,但住房保有环节要缴名为“差饷”的房地产税。对于土地使用权期限,《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是否有偿自动续期完全可以通过《物权法》的配套修改加以完善。

  记者认为,在解决了共识、学理、法理问题后,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难题。上海、重庆两地的房地产税试点,已经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本土经验。中国现阶段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是完全可行的。

  分析评论>>>“义无反顾”来了 房地产税还远吗

  【相关报道】

  楼继伟谈国企违约:财政可援助但不兜底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违约案例不断增多,其中不乏央企,中央财政将对化解国有企业风险发挥什么作用?对此,在23日至24日举办的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用英语回应称:“Help but not bailout!”(中文意为“援助但不兜底”)。

  楼继伟表示,目前虽然企业债务率高企,也发生了几宗违约,但没有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爆发。至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何时参与,当出现系统性风险,将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的时候,公共财政不得不介入。

  楼继伟同时强调,“这是纳税人的钱,要评估这给纳税人的损失,不轻易进行财政干预。”

  “政府不能不作为,而作为就是预防,即宏观审慎监管。就重大金融风险而言,尤其是‘太大而不能倒’(TBTF)的金融机构,这会对国家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这时宏观审慎管理就要及早防范。”楼继伟称。

  会议期间,楼继伟还就外界关注财税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楼继伟表示,应该积极推动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出(方案),主要是受制于信息征集能力弱以及利益调整阻碍。

  楼继伟强调,“只要是真正的税收再分配,就会受到真正的阻碍,但我们义无反顾地要做。”

  今年上半年,楼继伟曾对外表示,房地产税目前处于立法阶段,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提出方案。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22日在三亚则表示,“个人所得税可抵扣房贷已明确,会支付月供的利息支。至于进展,要看个税改革的时间,中央要求的时间是1年左右,但今年可能赶不上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方案会在全国推广。”

  对于营改增,楼继伟表示,中国最近落实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有助于提高各行业专业性,有利于企业研发获得税收优惠,激励创新。但是,营改增也还有发展空间,例如如何增强包容性,让更多的小企业参与进来。此外,现在实施的起征点政策,在效果上看也存在很多漏洞,有待改善。

  楼继伟同时呼吁,对数字经济征税。

  “(数字经济)很多没有收税,怎么收税?我的意见是要收税。”楼继伟表示,在鼓励创新驱动的同时,也要通过向数字经济征税保证税收的公平性。

  他表示,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商业活动的复杂性,例如电子商务零售规模增长大大超过实体店,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零售额增长28%,而实体店仅8%;数字金融里面存在很多影子银行。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征税问题,数字经济中大部分没有征税。

  他举例说,目前国家刚刚向跨境电子商务征税,而在此之前,跨境电子商务只缴纳很低的税费,境外电子商务税费比国内制造商的增值税还低,这打击了国内研发和制造。因此,税收不能是一味支持创新,而是要保证公平,跨境电子商务征税对国内制造商是保护和公平性的体现。

  楼继伟同时指出,“数字经济应该征税,但是很难。一是他们越来越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既得利益。第二,对他们征税技术上难。我们替代不了监管,监管要上去,税收才上去。”他表示,对数字经济征税首先要实现监管,例如一些共享经济会通过互联网逃避知识产权监管,因此他呼吁落实对数字经济的监管。

  G20: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实现增长目标

  2016年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此次会议是G20杭州峰会前的最后一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架构、投资和基础设施、金融部门改革等议题,核准了各议题下的主要成果,为杭州峰会做好了财金成果准备。

  24日发表的会议公报指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仍旧弱于预期,下行风险持续存在,突出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许多经济体低通胀。金融市场波动仍然很大,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和难民流动继续使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化。此外,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也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G20成员已经准备好积极应对英国公投带来的潜在经济和金融影响。

  公报指出,鉴于近期形势变化,G20决心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财政战略对于促进实现共同的增长目标同样重要。G20正在灵活实施财政政策,并实施更为增长友好型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包括优先支持高质量投资,同时增强经济韧性并确保债务占GDP的比重保持在可持续水平。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全球低增长已经成为新常态,并成为很多问题的根源,将加剧经济社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G20各国有必要加强合作,继续采取财政、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政策工具,增强信心,促进增长。一是需求管理政策仍然重要,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益在下降,有财政空间的国家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二是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应对低增长态势,发达经济体要继续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促进投资和生产率增长;新兴经济体应增强经济韧性,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推进金融部门改革。三是要继续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克制使用限制性贸易措施。四是有关国家要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希望英国与欧盟积极构建密切的伙伴关系,稳定市场对其经济前景的预期。

  此外,英国脱欧公投后导致全球汇率波动加剧,本次会议也再次重点谈到汇率问题。公报重申,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调整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G20将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并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

  关于人民币汇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解已更为深入。目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未来,中国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提高政策规则性和透明度,加强与市场沟通。

  延伸阅读>>>

  G20共识:采取一切政策工具提升GDP推动增长

  G20应推进IMF份额调整 提高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占比

  G20成都共识:结构性改革应对全球潜在风险

  中国经济虽放缓 但朝着更成熟方向发展

  中国经济正经历重要调整 两国都将受益

  陈凤英:G20强调信心 世界经济不会因英国“脱欧”而脱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